close

 未命名-1.jpg

娘娘腔 不好嗎?

文/楊惠中


    當一個男孩子被形容為「娘娘腔」,相信在心情上必定感受不到一絲絲的愉快,甚至幾近不堪!或許僅是出於玩笑,又或許只是表達真實,這樣的名稱任再有為、再有風度的男士,恐怕也很難招架得住。
    前一陣子積極在協調黨內合作的台北市長馬英九,因其和善的低姿態,即被攻擊形容為「娘娘腔」,相信以個性溫和著稱的馬市長,在此當中也難掩心中的不愉快。
    「娘娘腔」一詞,顧名思義即是形容一個男孩子具有陰柔的特質,比較安靜、比較斯文,當然這樣的名稱也常出現在學業成績良好或具有藝術天分的男學生身上,似乎意謂著男孩子就理應是表現在操場這樣的舞台上,粗獷、汗水、陽光。
    這樣的刻板印象,不單純僅是缺乏尊重的態度,就某方面來說,對於女性也帶有高度的歧視,畢竟,當一個男孩子「女性化」,是犯了什麼滔天大罪?難道,在先天的生理差異上,男性就是代表尊榮,女性就是代表卑賤,是這樣嗎?
    反過來說,當一個女孩子在球場上表現優異、領導能力強悍,就常被稱呼為「男人婆」,似乎,意謂著女性原本就不該享受只有男性才具備的尊貴與掌聲,是這樣嗎?
    這樣的言語,很難有人不受汙染。也許,我們都曾說過這樣的話,傷害一個善良、需要有人陪伴的朋友。語言,雖然不是具體的武器,但不可否認,它的確是有殺傷力,該怎麼拿捏,也不是這麼容易,或許,時時在意聽者的心情,能夠挽回一些不必要的人際對立。

楊惠中(2005),「娘娘腔 不好嗎?」,自由時報,7月2日,E9版。

(歡迎轉載、引用,唯請註明出處)

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楊惠中 的頭像
    楊惠中

    ๑۩۞۩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๑.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