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紀念2011「世界不打小孩日」

-再談「中城虐童案」(下)

楊惠中

NOWnews/東森新聞

暴力並非專業的管教方式

每一個「人」都需要好好重新反省、檢討自己對待「其他人」的態度:她/他們是人,和你我一樣、和成人一樣,都需要被善意的尊重與對待。

前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饒見維曾發表:「一個專業的教師需要不斷提昇自己的教育專業能力、持續學習教育的方法。專業的教師需要學習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與態度來管教學生。專業的教師需要學習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來面對孩子的錯誤;而不是訴諸最原始的暴力(體罰)。如果一個教師說:「如果不能體罰孩子,那我要如何管教學生?那我也只好放棄管教學生。」對不起,我必須說:『這樣的教師跟本就不夠專業,應該退出教師這個行業,讓真正有專業素養的教師來管教孩子。現在具有專業素養的、優秀的、年輕的儲備教師非常多。為什麼還要繼續保障那些不夠專業的教師、繼續殘害我們的幼童?』」

經過專業訓練的教師,確實也需要好好學習提昇自己的情緒涵養與情緒管理。過去我們對教師的負面情緒涵養與情緒管理多為容許。近年來「EQ」在教育界開始受到重視,我們不僅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EQ,更要優提昇教師的EQ。不僅師資培育機構要重視培養儲備教師的EQ,教育行政當局更要優先重視提昇在職教師的EQ。教育局可以多多舉辦有關「教師的情緒涵養與情緒管理」的工作坊、研習或成長團體,只要長期持續關注這個課題,多多少少可以減少或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學校並非人權的絕緣體

教育界需要用基本人權的角度來看待這類事件,而不是以維護教師的工作權為優先的考量。否則,教師這個一直受我國社會尊重的行業也將逐漸受人鄙視,更不用談「尊師重道」。教育工作者豈該由旁人提醒教育的基本原則?或許,適度放鬆一下,試著聽聽不同的聲音,對於問題會有更多的想法。很多人或許「忘了」:「大人其實就是小孩演變而來,小孩在不受尊重的環境長大,這樣的『大人』會對這個世界有所包容嗎?」應該多多關心這樣的教師吧!他/她們也不希望情緒保持不穩定。

或許,我們(長輩/師長)應優先示範尊重法治與民主素養,我們十分不期待教師因故意或過失而受到法律的懲罰。既然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我們應保有一定的成熟及接納不同的聲音才是,不是嗎?

 

楊惠中(2011),「紀念2011「世界不打小孩日」-再談『中城虐童案』(下)」,NOWnews/東森新聞,51日,論壇版。

(歡迎轉載、引用,唯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