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紀念2010「世界不打小孩日」(上)

楊惠中

(NOWnews/東森新聞)

今年4月4日兒童節,本人於本論壇版發表「失控的教育─校園暴力合法?」一文,有幸獲得Yahoo網站入選為「精選文章」,因而湧入許多迴響。本人的部落格及個人信箱接獲來自世界各地朋友的指教及分享(截至目前共1千1百餘留言/信件),本有意一一回覆;礙於時間及效率,加上每年的4月30日這一天是「世界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 Out Day),故藉此整理相關意見,於本論壇版進行公開回應,相信能夠增進更多的認識與討論。

由於兒童人權已列為聯合國重要人權指標,倡導終止體罰,並推展正面管教的方式,以杜絕社會暴戾風氣。有的國家稱「世界不打小孩日」這天為「No Hitting Day」;有的國家叫它「No Smacking Day」;香港稱之為「無巴掌日」。我國內政部兒童局在2006年正式以「不打小孩日」響應國際;同年12月1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12月27日總統公布教育基本法「校園零體罰條款」,明確保障學生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侵害;國家亦應提供有效及公平的申訴管道,我國也因此成為第109個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

回顧「失控的教育─校園暴力合法?」一文,本人係就臺北市某國小校園驚傳教師情緒失控,連續摑掌男童案件進行評論。

一位英國的朋友非常驚訝地說:「……施暴者總有充沛的理由為自己的暴力找藉口!然而,臺灣甚至還有Blame the Victims(指責被害者)的心態!實在令人意外!」數位中國大陸的朋友皆異口同聲認為:「臺灣不是個民主的『省分』嗎?要是這樣的事發生在大陸,教師早就別甭想混了!兩岸還是早點兒統一,就不會有這樣的事了!」(據悉,中國大陸校園鮮少發生體罰事件;可能需要再確認。)

還有來自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地的朋友分享,臺灣許多教師於該事件亦提出許多感慨,本人皆一一耐心看完。唯一的感受是─臺灣一直以來自以為豪的民主與法治;在「教育」的環境中卻常常是個例外。拙著一文讓世界各國的朋友看到這樣的臺灣,真是個難堪又尷尬的意外!不過,這就是真實的臺灣!

許多教育工作者建議我有空時到小學/國中擔任志工,感受一下現在的孩子。然而,小學/國中的孩子畢竟還是未成年人;我們應該都不否認─「大人」相對於「小孩」來說,事實複雜許多。本人目前周遭的學生已都是成年人,或許很多人「忘了」:「大人其實就是小孩演變而來,小孩在不受尊重的環境長大,這樣的『大人』會對這個世界有所包容嗎?」既然我們都是成年人,對待學生的方法若仍舊如同小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施打、辱罵、情緒化),我們還好意思自稱為成熟的「大人」嗎?現今大學生曠課、上課遲到、課堂聊天、考試作弊,甚至對師長惡言相向……,時有所聞。大學教師理應有更具體的理由體罰學生;然而,既然校園是重要人格培養的殿堂,難道,暴力解決是教育的最佳手段嗎?

還記得,臺灣大學陳維昭前校長推動校園服務課程(清掃校園、社區服務等)列為必修,眾多學生有組織地在陳維昭前校長面前持「大聲公」抗議:「剝奪學生選課自由及校長作秀!」陳前校長絲毫沒有動怒,並且非常有風度地聆聽對方的訴求及想法,這難道不是給予學生難得的學習示範嗎?

當時的我還是個大學生,親見這樣的場景,對於往後待人處事的態度,有很大的轉變與想法……。

回歸拙著主題,或許,我們(長輩/師長)應優先示範尊重法治與民主素養,我們十分不期待教師因故意或過失而受到法律的懲罰。既然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我們應保有一定的成熟風度及接納不同的聲音才是,不是嗎?(待續)

 

楊惠中(2010),「紀念2010『世界不打小孩日』(上)」,NOWnews/東森新聞,4月30日,論壇版。

(歡迎轉載、引用,唯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