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檢查 為消化道健康把關
楊惠中(自由時報)
糞便髒又臭!檢驗能夠透露什麼健康訊息呢?
糞便檢查的主要的目的是:「一、瞭解消化道有無炎症、出血、寄生蟲感染、惡性腫瘤等情況;二、根據糞便的性狀、組成、間接地判斷胃腸、胰腺、肝膽系統的功能狀況;三、了解腸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檢查有無致病菌以協助腸道,甚至肝膽胰等功能之判斷。」
一般糞便檢查為「正常值」摘要:
檢驗項目 |
正常值 |
顏色 |
成人呈黃褐色;嬰幼兒呈金黃色 |
血球 |
高倍鏡下無或偶見上皮細胞和白血球 |
食物殘渣 |
糞便中可見少量澱粉顆粒、肌肉纖維、脂肪滴、植物細胞 |
蟲卵 |
無 |
大便潛血試驗 |
陰性 |
●糞便檢查報告所代表意義:
◎顏色
(1)綠色:食用大量綠色蔬菜。
(2)亮黑樣便:常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出血或食用鐵及鉍等。」
(3)紅色血便:見於結腸和直腸病變,如:「腫瘤、息肉、大腸潰瘍、胃癌等疾病;食用甜菜及蕃茄未消化亦會造成;痔瘡出血亦會出現點狀血斑。」
(4)淡棕色:為飲用牛乳類飲食。
(5)膿血便:見於細菌性痢疾
(6)棕黑色:為肉類含類較高食物。
(7)黃色:脂肪類及大黃梗葉。
(8)巧克力色便:常見於阿米巴痢疾。
(9)灰白色:為膽道阻塞或黃疸。
●檢體收集注意事項:
◎取新鮮檢體約10克(約半個拇指大小)放入糞盒送檢。
◎糞便檢體應置於潔淨的盛器,不得混有尿液、消毒劑及污水,以免破壞原有成分,使病原菌死亡或致生腐生性原蟲。
◎食用動物血、肝、瘦肉等可出現潛血試驗「假陽性」,必要時應限制以上食物,三天後再進行檢查。
◎含鐵質食物、鐵劑及X 光顯影劑等,亦會影響檢驗判讀。
◎寄生蟲或蟲卵檢查,檢查前不宜服用藥物或抗生素。
◎無糞便排出而又必須檢查時,可經肛門指診或採便管拭取標本。
◎灌腸或油類瀉劑所產生的糞便,常因過稀且富油脂而不適合進行檢查。
楊惠中(2008),「糞便檢查 為消化道健康把關」,自由時報,8月10日 ,B7版。
(歡迎轉載;引用時,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