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殺手 心肌梗塞
高危險群不能不防
文/楊惠中
(自由時報)
當國人生活習慣已非單純,吃得多、動得少,若再加上習慣抽菸,心肌梗塞的情況將會提高。據美國醫界統計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前」並無明顯症狀,若稍不留意,極可能釀成悲劇。
心肌梗塞的臨床症狀雖不明顯,但在運動或搬重物時,往往症狀即時顯現。臨床症狀包括:「常感到胸悶、頭暈、易喘,且運動時尤其明顯,但只要稍加休息,這些症狀即獲得改善,因此容易忽略病情。」
◎心肌梗塞具有7項危險因子:
●年齡(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或已過了停經年齡);
●抽菸;
●高血壓;
●糖尿病患;
●肥胖及不運動;
●具有心臟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的家族病史;
●血脂肪不正常,其中包括總膽固醇大於200mg/dL(每百毫升血液超過200毫克)、三酸甘油脂大於200mg/dL,以及高密度膽固醇 (好的膽固醇)男性小於40mg/dL,女性小於50mg/dL。
以上危險因子中,若符合3項或3項以上,即可推定為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必需積極防治。除了年齡及家族病史無法改變外,建議高危險群應從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著手,盡可能戒菸、少吃及多運動,以達血壓、血糖及血脂下降。
另外,亦可至檢驗醫學中心接受「運動心電圖」、「鉈201核子心臟醫學掃描」等檢查;甚可利用「電腦斷層攝影」,觀察心臟血流的變化,找出心肌梗塞的可能病變。
類似廖風德的案例,近年在醫院常不斷出現。因許多中年人不知自己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加上工作壓力大,很容易在壓力升高、血壓上升時突然發作,當一發作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最後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到戶外活動,請務必量力而為,亦建議患者家屬應學習CPR(心肺復甦術),因心臟病發作的3到5分鐘是心肌梗塞急救的黃金時間,若能盡快進行CPR急救,或許還有挽回的希望,以備不時之需。
楊惠中(2008),「沉默殺手 心肌梗塞 高危險群不能不防」,自由時報,6月15日,B7版。
(歡迎轉載;引用時,請載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