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專欄評論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_20200108_141524.JPG

大腦是人體基本配備,如何眼見為憑?

楊惠中

    當妳/你手指比「2」(或YA的手勢),從正面/背面看是「2」;從側面看呢?沒錯,就是罵髒話的手勢(誤認為比中指)。這樣「眼見為憑」,讓我們更加確定,用來思考/判斷的是大腦;而不是耳朵,更不該是眼睛。可是假以亂真的訊息讓我們以為「眼見為憑」。

    當手機結合照相的功能,這就是攝像頭、閃光燈無處不在的時代,每個人都能成為「媒體」。通過各種媒體、網際網路、社交網絡,我們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真相」被披露(眼見為憑?)。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在Twitter微博、Facebook、各大新聞網站上取得來自世界各地的第一手新鮮資訊,媒體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自詡是「信息的傳播者、真相的揭露者」;但是,我們在新聞媒體、網際網路、社交網絡上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嗎?

    媒體曝光的「真相」,可能超出妳/你想像。

         當「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

    2018年,一張英國威廉王子的照片惹火許多人(註1)。原以為溫文爾雅、舉止端莊的未來英國王儲,竟對著鏡頭在比中指!而且,這不是惡搞圖,照片完完全全沒有經過修圖。

     正當圍觀群眾以為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王室醜聞時,我們看到了這張照片的另一版本:「2018年英國威廉王子來到倫敦聖瑪麗醫院(St Mary's Hospital),接妻子劍橋公爵夫人凱特王妃及剛出生的兒子路易小王子回家,登上座駕前竟回頭向人群做出疑似不雅手勢(比中指);不過從其他角度的照片可見,威廉當時其實只是舉起三隻手指。當時威廉舉高三隻手指,表示自己有三個小朋友。他向在場的記者笑言:「我們很開心,非常快樂;但現在亦有三倍的擔憂!」又說:「我們這次沒有讓妳/你們等太久了。」

英國威廉王子.jpg

照片來源:香港01新聞

    數張照片、幾個不同的角度,人們開始認識到,有時我們在媒體上「眼見為憑」的「真相」,只是媒體想讓妳/你看到的那一面。換句話說,由於網民和媒體的訊息不對稱,網絡時代的媒體,即具有「操縱真相」(也就是帶風向)的能力。有無數的例子可以證明,我們看到的真相,多是片面。

    特別是具有公眾話語權的公眾人物,更應該謹慎求證再發言。

    新北市議長蔣根煌先前公開怨:「同性戀是愛滋病溫床,有夠恐怖!」(註2)讓各級教育工作者、疾病防治、醫護人員、平權工作者多年來推動防治、教育,都敵不過一個經人民投票選出具有公眾話語權及決策權的地方議長靠想像力製造出來的恐懼。愛滋病猶如一面鏡,照出人們的恐懼、無知、不願正確認識,以致合理化了污名、甚至不正常高度聯結是特定族群才有的病;導致以為毫無可能的兒童、女性、受輸血者,也不斷有感染的案例。究竟要多大的疾呼,才能把這麼簡單的邏輯輸送到這些腦袋裡?

    當愛滋在台發現35年的今天,愛滋已有明確的傳染途徑、預防跟治療方法,但某些人對於愛滋仍存有迷思或疑慮。質疑與查證其實不難;但要有意願思考。諸如此類製造民眾恐慌的歧視訊息,這幾年不斷地透過網路社群轉傳。不但讓很多關注教育卻無從查證的家長們,幾乎信以為真且焦慮不已,更漠視了很多認真落實性平教育的實務工作者,也重創第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

假消息得以穩穩地傳遞,往往不是因為它具有真實性;而是它徹底利用了閱聽大眾不假思索的惰性,成功地煽動閱聽眾的情緒與恐懼。歧視訊息傳遞的用意,從來都不是要好好瞭解當「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的意義,更不想協助大眾正確瞭解議題;而是讓恐懼煽動大家一起不明就裡的起鬨,本質上就是惡意破壞社會秩序。

    特別是公眾人物的話語權應該有所節制,因當社會輿論形成聲量,容易被一般人誤以為是普遍的共識,假裝善良又假藉大眾也這麼說,形塑多數即可戲謔、霸凌少數/弱者的正當性,這絕對不是負責的訊息傳遞(註3)

    當「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這就是問題所在。媒體知道觀眾喜歡衝突、不同尋常的事件,所以將「人工修飾」後的真相給閱聽者看。這提醒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喪失自己用腦的判斷力;眼見不一定為實,尤其網絡世界的慣性欺騙,已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用來思考/判斷的是大腦;而不是耳朵,更不該是眼睛。閱聽大眾懶惰求證的特性,某種程度就是假訊息得以高度滲透各地的原因。「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但不是光說不用大腦。似乎當「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的判斷力,在我們的文化中一直不被強調(或許就是惡意散佈假訊息最簡易、最廉價破壞社會秩序的方式)。

    我們無法避免假訊息一再發生;但我們絕對有責任正確傳遞給我們周遭的人;甚至勇於舉報不實網路謠言。目前已有男子散布愛滋假消息受裁罰案例(註4)。我們的社會不該縱容散佈假訊息卻不必負任何責任。謠言止於智者」不能光說不練;道聽而塗說確實會傷人甚至殺死人,我們從周遭的例子甚至自己都曾是被害者。這樣戲謔的刀,本質就不是善良的特質。

     具有公眾話語權的公眾人物、新聞媒體本屬社會公器,假新聞的盛行與濫用,讓新聞與網路等相關產業淪為「製造業」,無中生有或捕風捉影拼湊出新聞事件。倘若假新聞還造成其他人的不幸甚至自殺事件,則更是沒有口德的「造業」!充斥於生活中的各類自媒體、小道消息、社群中的耳語,都能輕易的轉化成新聞進而向大眾放送,假新聞不僅可能有損企業聲譽、使民眾恐慌,特別是Line群組中的影射傳播,更有可能陷人於百口莫辯的集體霸凌,而仍無法追蹤霸凌者的下落。面對不知真假的各項訊息,除了政府須研議管制手段外,民眾亦應具備判斷篩選的能力,多管齊下才能遏止假新聞帶來的損失與傷害。

    隨著使用網路的普及,我們不能只有單方追求訊息的真實性;更應該要有所行動。常保懷疑與求證的心態,以中立客觀的立場判別新聞訊息,並提出了防範假新聞的關鍵其實是取決於閱聽者的素質,從小就應該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大腦是人體基本配備(不是選配),批判思考的能力就是讓人判斷誰在胡說八道。所有訊息都可能被再製,「真相」多加了一點,就不是「真實」。瞭解訊息中的符號以及框架,鏡頭特寫的背後意義、說話者片面說詞的用意。要知道有時眼見不一定為憑,更何況媒體中的畫面又是再經轉一手的畫面。加上社群媒體的推播助瀾,媒體為了要在3秒鐘吸引眼球、爭取注意力,訊息的再製與聳動成為了唯一辦法。

    但,被聳動標題與影音吸引到前,先停幾秒,確認一下訊息的合理性,這會減少幾次「後悔點進來」、「我究竟看了什麼?」甚至不經大腦判斷即轉發訊息造成他人的不幸甚至自盡的憾事發生。

    特別應對帶有歧視與偏見的訊息保持警覺,這種假裝正義藉大眾也這麼說,合理化霸凌少數/特定人的訊息傳遞,我們不該成為幫凶。畢竟群體縱容歧視與偏見的訊息,哪天我們成為某種少數群體,憾事發生不是別人,會是我們自己。

    假新聞、假訊息、網路霸凌的不幸後果,絕對比我們想像嚴重。

 

(1)(香港01新聞)王子舉中指?威廉興奮講仔女 卻被誤會為不雅手勢

https//www.hk01.com/%E6%94%BF%E5%A3%87%E8%8A%B1%E9%82%8A/183679/%E7%8E%8B%E5%AD%90%E8%88%89%E4%B8%AD%E6%8C%87-%E5%A8%81%E5%BB%89%E8%88%88%E5%A5%AE%E8%AC%9B%E4%BB%94%E5%A5%B3-%E5%8D%BB%E8%A2%AB%E8%AA%A4%E6%9C%83%E7%82%BA%E4%B8%8D%E9%9B%85%E6%89%8B%E5%8B%A2

(2)韓回新北市議會 蔣根煌:同性戀是愛滋病溫床 有夠恐怖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1116/3758435/?fbclid=IwAR0xRIcoWW-_gKg5zY7oEH3GVLKUn95-YVyNLN7POHxZVhzofMvPO9sPd44

(3)楊惠中(2019),「愛滋35年 敵不過政客製造恐懼」,蘋果日報,121日,A20版。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20191130/34CFQKG7LOZZYUWZQFCO7OGNOI/

(4)轉貼同婚法過愛滋盛行謠言 男子裁罰3000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4123983?fbclid=IwAR0bUNe6KNksuasKFa21FIOKSwjH3f3QIxXzo5YlDEZsFODCEC6LjAllvMo

1234042623-領帶多彩-字.jpg

楊惠中(2020),「大腦是人體基本配備,如何眼見為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女宣雜誌,第445期,頁8-13。
http://women.pct.org.tw/magazine.aspx?strTID=4&strISID=445&strMagID=M2019123104804

๑۩۞۩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๑.
✈楊惠中,非典型法律人,融合公共衛生/傳染病、社會福利。學生時即參與人權、社會運動,發表文章眾多、關心弱勢,積極推動反歧視。同時榮獲三座跨領域碩士論文「特優獎」紀錄保持人、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第2名)。

文章標籤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20191019_173031.JPG

楊惠中:柯P的失言 輕生者家屬無法承受的痛(蘋果日報)

    2015年昌鴻颱風襲台那天,傍晚我打電話回家,想跟母親說說話。父親一接聽:「媽今出門後就聯絡不上…。」我:「趕快報警!」我趕緊聯絡母親可能的去處/親友;但一直沒有下落。晚上9點多,醫院太平間來電告知,我的母親在郊外臥軌造成火車停駛,到院前已無生命跡象…。

      這件事,我一直不敢跟人提及。因為,想到就會痛。

      我的母親或許沒有柯文哲醫師這麼「聰明」選擇吃安眠藥輕生;但事實上現代的安眠藥,比普拿疼還要安全上百倍,現在對於服用安眠藥企圖自殺的人,排除真的沒經驗者,我們會發現患者是在傳達一種警告的訊息,而非真正意圖造成死亡結果。

      身為事件家屬看了整篇報導,柯市長對「社會邊緣人」、「製造問題增加意外死亡案例」令市政報表數據不漂亮,非常不滿。我的母親,知道安眠藥根本沒用,「理智」選擇不想造成後續醫療/社會資源的負擔方式。若是能夠選擇,誰願意選擇輕生?誰願意成為社會邊緣人?

      或許,大家聽多了「失言」,似乎也逐漸放棄教育公眾人物的想法。到最後,麻木讓有失言「前科」的人,繼續「累犯」。言論自由無法容忍口無遮攔一再的歧視言論;擁有話語權的人更不該淪為庸俗、娛樂大眾、戲謔特定人/族群的歧視慣犯。納悶我們的社會可以一再姑息「失言」;卻不必負任何責任。也難怪今年才公布的自殺防治法(註)無法約束散布有礙自殺防治。當縣市首長公開表達對於輕生者毫無同理心的言論,推估後續恐會掀起一波效應。當年藝人倪敏然選擇輕生離世,連續報導多日後,學者監測後續三個月內,出現一波輕生潮,不排除這次的言論,也可能觸動患者的敏感神經。

      也許學會尊重與理解超乎市長的能力之外;但這並不表示可以口無遮攔。不要說受過醫學教育的醫師不該有「去河濱公園自焚」、「自殺拜託你吃安眠藥」這種言論;任何一正常人都不該如此;何況首都市長!《我們與惡的距離》奪金鐘6座獎,然後呢?我們以為精神障礙者是「病人」、「罪人」;殊不知有病有罪的是我們。我們一直努力偽裝自己是「正常人」,為有意/無意嘲笑、區隔「不正常的人」。濟弱扶傾人人會說、想做;卻又假裝善良戲謔、霸凌弱者,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將歧視與偏見,輕描淡寫成「隨人怎麼講」,或許並不是柯文哲個人的錯誤,而是所有台灣人的羞恥,因為這明顯是群體的縱容。身為醫師的柯文哲市長若是拿「失言」賣弄幽默、堆砌自己低俗的笑話,指摘輕生者「自己去X不要造成社會困擾」。若我的母親曾造成社會的困擾,身為事件家屬在此向社會大眾致歉,結束生命本身是當事人及家屬深沉的痛。

請珍惜生命/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法規名稱:自殺防治法

公布日期:民國 108 06 19

第十六條(不得散布有礙自殺防治之報導或訊息)

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下

列事項:

一、教導自殺方法或教唆、誘使、煽惑民眾自殺之訊息。

二、詳細描述自殺個案之自殺方法及原因。

三、誘導自殺之文字、聲音、圖片或影像資料。

四、毒性物質或其他致命性自殺工具之銷售情報。

五、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足以助長自殺之情形。

_20191020_133136.JPG

楊惠中(2019),「柯P的失言 輕生者家屬無法承受的痛」,蘋果日報,10月20日,A14版。

楊惠中:柯P的失言 輕生者家屬無法承受的痛(蘋果日報)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orum/20191019/5ENYG6G7L5UT2A5TMGQIH55ETI/

๑۩۞۩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๑.
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第2名)

文章標籤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20160430_143417.JPG

愛滋學生的操行問題
從愛滋事件看見疲弱的主管機關
楊惠中 X 陳柏銓

    國防大學針對愛滋感染學生以各種方式進行關切,最後以操行問題為由退學,該生不服進行訴願與訴訟。目前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對此案例判主張該生爭取就學權的衛福部敗訴,影響甚鉅。
    經媒體曝光,在幾乎一面倒咒罵國防大學與承辦法官中,其實細讀該判決書,判決理由並沒有錯,衛福部本身是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的主管機關;但對於退學等教育業務,衛福部來擔任當事人(被告),這明顯錯誤。
    本案受退學處分之學生,於民國102年10月11日收到處分後,未於法定期間提出申訴或訴願,則基於法安定性之考量,系爭處分即告確定,學生不得再提起行政爭訟(不可爭性)。
    然而,若就該生所犯的行為過錯,其他學生頂多記過、服勞動,該生為何「特別處理」,國防大學的退學處分是歧視,毫無疑問。
    依軍事教育法第2條之規定,軍事教育主管機關為國防部,並依相關教育法律之規定「兼受教育部之指導」。準此,國防部仍須遵循相關教育法律,於教育部之指導下,訂定軍事教育規則、適用法律。又軍事教育法第5條規定,國防大學學生(大學教育)之成績考核、學籍管理等事項,由國防部會同教育部依相關教育法律定之。立法者亦認為軍事大學教育本質上仍是教育事項,為避免破壞整體法律之架構(主管機關仍是國防部),因此將教育部納入共同參與制訂規則,使國防大學之學生管理事項仍應受教育部之指導。
    該案凸顯我行政機關間彼此衝突緊張的一面。衛福部本身是愛滋法規的主管機關,仍可開罰處分歧視事;但對於教育業務,縱軍事教育主管機關為國防部/兼受教育部之指導,教育部本身亦為有關歧視事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4條明訂),教育部於該案明顯行政怠惰。
    該生為一愛滋感染者,其於校內常受有歧視(如禁止上游泳課、餐盤分開洗等),若國防部、教育部該二機關不願正視處理愛滋歧視事,衛福部也頂多也只是平行單位(疲弱的法規主管機關),應由共同直接上級機關(行政院,備註)應重新審視系爭處分(解決機關間爭執),並依職權撤銷系爭違法處分。(行政程序法第117、118條)

(備註)
◎依憲法本文第53條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第14條:「上級機關對所隸屬機關依法規行使指揮監督權。」同法第17條:「機關首長綜理本機關事務,對外代表本機關,並指揮監督所屬機關及人員。」
◎若行政院將此陳情案件移轉所屬主管機關(國防部/教育部)時,依「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處理人民陳情案件要點」第7條規定,於提起行政爭訟因逾法定期間而為不受理決定時,原行政處分顯屬違法或不當者,原行政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得依職權撤銷或變更之。受理機關應依上開規定予以適當處理。
◎國防大學之主管機關為國防部。雖然退學處分已經確定;但是依照行政程序法,上級機關(國防部)還是可以依職權撤銷一個確定的違法行政處分。國防部應該做的是─在接到申訴成立,令其(國防大學)限期改善後,依職權撤銷退學處分,而不是一再地提起訴願以及行政訴訟!


楊惠中、陳柏銓(2016),「自由廣場》愛滋學生的操行問題」,自由時報,4月30日,A21版。

๑۩۞۩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๑.
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第2名)

20180803合成-豔綠.jpg

文章標籤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2-OK.jpg

跨年,可以不只是狂歡

楊惠中(聯合報)

又到了元旦前夕,台北101表示:「今年施放的煙火數量較去年的9千發多出3千發,數量是歷年之冠;煙火秀高度也將首度高過101大樓,而且『絕對不只188秒』,讓民眾一次看個過癮!」

然而,每年的最後一刻,臺灣頭到臺灣腳,民眾似乎不是在跨年晚會現場;就是在電視前盯著倒數計時。內容千篇一律,幾乎都是熟悉藝人的勁歌演出、市長與官員們一起進行跨年倒數,並有大同小異的煙火釋放,成了臺灣告別過去一年的共同記憶。

只是,大家擠在一起喊:「五、四、三、二、一」,就達到跨年的意義?

如此嘉年華式的狂歡流於形式,為的就是營造逸樂、世界太平的氛圍。許多現今社會面臨的困窘、壓力與對立,似乎就在歡樂的氣氛中,隨著煙火一筆勾銷。進而對政府/政策就沒有什麼不滿,這樣的作法在其他國家亦是常見。

目前臺灣及許多國家在經濟改革上遭遇多重困境,為了鞏固統治的正當性,不得不製造出「施政滿意度」,讓人民「自我感覺良好」,於每年跨年時舉辦煙火狂歡似乎已是最簡單且支持度最高的方法!但這種施政技術亦極可能帶來民眾「無法收心」的可能;甚至忽略當今許多的國家問題以及自身期待的落差。

更令人痛心的事─不過幾秒鐘的煙火釋放,燒的卻是人民努力的血汗錢!難道,每年相同的形式與舖張,臺灣民眾如此健忘─錢應花在刀口上?

沉重期盼每一位地方首長深思國家的處境,「跨年可以不只是狂歡!」不如把錢省下來,從事年終送愛心活動,關懷弱勢生活的艱難,如此對下一代更具教育意義,讓人與人之間傳遞溫暖,並鼓勵來年,分享正面能量!

๑۩۞۩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๑.
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第2名)

楊惠中(2007),「跨年,可以不只是狂歡」,聯合報,12月31日,A19版。

文章標籤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9137-OK.jpg

神仙官員,賞口飯吃吧!

楊惠中

(ETtoday/東森新聞)

「人間煙火是指炊煙,引申的意思就是飯。人人都得吃飯,只有神仙不用吃飯,所以用不食人間煙火來形容人的清麗脫俗和驚世脫俗的魅力,就好像不吃人間飯食的神仙一般,已經脫離了凡人的生理需求。」

台灣是個經濟體不大的地方,靠著文化創意、教育普及、人才備出,讓這個世界有機會瞧見台灣。

據媒體報導,目前新竹米粉有半數銷往外國,年產值高達50億元左右。因應《食管法》修正案上路,自1日起米粉的米含量不足50%者,不能在包裝上使用「米粉」二字,業者的包裝廠裡,不管紙箱或包裝,百年老字號的新竹米粉都已經換上了大大的新字樣新竹「炊粉」;但不到1天,政策大轉彎,剛改的新名字急忙喊卡,也把民眾搞得霧煞煞。

食藥署表示,未來米粉產品的「品名」部分,仍得依新法規走,但是可在一旁附上「冠名」,也就是包裝袋上仍可保留「米粉」字樣。

衛福部這些官員是台灣人嗎?台灣人民從小吃到大、不分北部人南部人的日常食物,一講到炒米粉,就會想起媽媽的慈顏、巷口小吃攤老闆的吆喝聲,還有廟會、婚喪喜慶的場面。

這就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米粉豈只是新竹人的事?

我們能肯定衛福部對於食品安全的用心,清楚標示食品/添加物成分確實非常重要;然而,民生問題就是吃飯溫飽滿足生理需求,甚至有其文化/心理/社交需要。

牛舌餅有牛舌嗎?太陽餅有太陽嗎?紅龜粿含龜肉嗎?長頸鹿美語有長頸鹿嗎?牛角麵包餅有牛角嗎?西洋情人節即將來到,先前「松露巧克力」遭衛福部質疑不含松露成分,要求業者下架或改變包裝,否則以成分標示不實開罰。

松露巧克力因外觀近似蕈類而得名,這是國際常識。維基百科產品英文名就叫「Chocolate Truffle」,業者直譯外國名稱,並非刻意誤導消費者,「如果不叫松露巧克力,要叫什麼?」

據查國家發展委員會先前就「合理化食品之通用名稱」討論,食品之通用名稱(如松露巧克力)係屬國際通用,如要求以科學證明驗證其名稱之核實(如太陽餅裡有沒有太陽)實屬非必要之行政資源浪費。(註1)

但,宮原眼科冰淇淋是台中當地的「特產」,卻被衛生局以醫療法第17條開罰;但,有人誤以為宮原眼科冰館是診所嗎?(註2)台北、台中都有「官邸餐廳」,民眾會誤認那是洽公的地方嗎?

另許多明星保年輕的方法是注射「童顏針」(俗稱),醫美診所若宣傳施打「童顏針」技術就會被衛生局以醫療法第86條開罰,因誇大療效且未使用核准正式名稱「3D聚左旋乳酸(Sculptra, Poly-L-Lactic Acid)」。那麼,平常我們說的救命「葉克膜」都要被罰了!因仿單核准正式名稱為「艾克模森熱交換機(Ecmotherm II ECMO Use Heat Exchanger Medtronic)」,而且沒有說可以救命!

政府官員吃過巧克力、米粉嗎?用過保養品,到過醫院/診所嗎?環保署又擬將蚊香改稱「蚊燻」,因擔心民眾誤以為是香的,必需正名。那麼有多少人去「化粧室」是為了化粧?「屎尿間」,夠名符其實了吧!

台灣靠著文化創意、教育普及、人才備出,讓這個世界有機會看見台灣。也許再過十年,最有創意的台灣設計師會在英國;最厲害的台灣醫師在新加坡;最好吃的台灣料理在中國…。

「名稱」的風波,政府官員似乎不解品牌及國家/地方文化形象經營不易,不能也不該說改就改,不然台灣優勢在哪?天堂與人間確實有落差,難怪這麼多人想擠進天堂!

 

楊惠中(2014),「神仙官員,賞口飯吃吧!」,ETtoday/東森新聞,7月21日,論壇版。

(歡迎轉載、引用,並請註明出處)

๑۩۞۩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๑.
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第2名)

(註1)食品藥物管理局回應:「目前食品標示之規範主要要求不可誇大不實或使人誤認具有醫療效果,品名並應合於其性質;惟大眾所知之通用名稱(如太陽餅)或無誤認之虞之詞彙(如可長生不老)亦可;松露巧克力因未達通用程度,應加註「不含松露」,後續將觀察民眾對此名稱之接受度是否已達通用程度再行考量。」

(註2)建造於1927年的宮原眼科是由日本眼科博士宮原武熊所興建,也是日據時代台中規模最大的眼科診所,1945年日本戰敗,宮原武熊返回日本,宮原眼科變成了台中衛生院,但隨著時代的物換遷移,老舊沒落的衛生院逐漸成了危樓,更在921大地震中變成了雜草叢生的廢墟。

文章標籤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_20180620_225953.JPG

想要快樂,必須降低成功標準

楊惠中

(NOWnews/東森新聞)

由於「富士康」跳樓事件頻傳,自殺問題頗受各界重視。過去這些年,政府在心理衛生相關工作,投注最多人力與經費的即是「自殺防治」這部分;然而其業務考核往往也只在乎「自殺率」這項指標。雖然通報率或求助安心專線的人是增加了;唯仍看不出明顯的初級預防成效,因為新自殺身亡的個案還是每2小時源源不斷在臺灣各地發生。

心理學者陳嘉鳳、周才忠亦認為:「將過多的焦點或資源放在單一、窄化的自殺指標上,其實是相當不科學;對政府相關服務與政策規畫的參考價值也不大,更忽略了『社會環境』或『經濟條件』等因素對自殺的影響。在各地進行大海撈針般的憂鬱症篩檢(如心情溫度計),最後僅能做為醫療轉介的依據,被篩檢出的民眾不一定乖乖聽從去就醫。」

全球持續不景氣,最近常見媒體報導:「到底人生要存兩千萬元還是兩億元才能滿足、才能『快樂地過自己的人生』?」許多媒體鼓吹要有在中國、歐美生存的能力,人生才算成功。

如果多數的人都認同媒體所設定的成功目標,也難怪愈來愈多人無法感受快樂。

許多關於快樂 (Happiness) 的研究指出,影響人生快樂與否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否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如:『公共建設、良好的治安環境、公共衛生、國民教育、可信任的司法等』;二、所達成的成就,距離自己為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是否接近?」

事實上,在已開發國家,富豪的「快樂程度」,比起一般中產階級,在統計上也只多了微不足道的百分之幾而已!

愈是全球化時代,成功機會愈是屬於少數人,印度的程式設計工廠可能會讓西方許多數理天才失業;連Motorola、Yahoo、BP(英國石油公司)這樣的強勢品牌都可能一夕之間貶值。不斷地證明──全球化時代的成功與失敗,和個人的努力早已不成正比!

近日許多臺灣的運動選手出走事件,似乎更加印證。同樣是棒球高手,極幸運、菁英如王建民可以得到上億身價;但「普通菁英」的國手,30歲後只能到台北市養工處幫我們看管、維修馬路。當我們鼓吹下一代放眼中國市場時,等待她/他的可能是5億的競爭者,外語能力比她/他好的有9000萬人!成功者得到媒體吹捧;但絕大多數人只能渾渾噩噩、不上不下地過完一生……。

某媒體發布的「快樂調查指數」,與嚴謹的學術期刊全球性調查有很大的差異:「臺灣收入較低的中產階級確實很不快樂!」然而,明明只有一、兩百萬元資產;卻期待要有兩、三千萬元的享受與財富?不知是該媒體調查方法有誤(或特定目的);還是因為臺灣上班族對人生時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要讓人快樂起來,促進經濟成長是個不錯方法;但從日本、韓國、香港、中國的例子來看,經濟成長也很難確保平均分配。就絕大多數的上班族,別說上千萬元的豪宅;連買間幾百萬的「套房」都是備感辛苦!要讓大多數的臺灣人都快樂起來,「降低」或「重建」人生目標,似乎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許多上班族以兩千萬元資產作為人生目標,很明顯是因為台北像樣的「公寓」動輒千萬元,因而墊高了資金需要。如果我們發現能力與實力距離一千萬元很遙遠,或許該做的是選擇離開台北,放棄在台北追求兩千萬元的機會;將台北當成教育/職業訓練場所;但不要將人生美夢建築在「不切實際」之後。

畢竟,生命並不會停止在達成夢想之後。想要多一些些快樂嗎?似乎,只要微調人生的腳步。生命的本質應該是充分體驗這個世界;而並不是放棄。

楊惠中(2010),「想要快樂,必須降低成功標準」,NOWnews/東森新聞,6月15日,論壇版。

๑۩۞۩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๑.
第57屆十大傑出青年選拔(兒童、性別及人權關懷類第2名)

(歡迎轉載、引用,唯請註明出處)

文章標籤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09138.jpg

堆砌太平氣氛 不如省錢助弱勢

楊惠中

 (NOWnews/東森新聞)

又到了元旦前夕,台北101表示:「今年施放的煙火數量較去年的9千發多出3千發,數量是歷年之冠;煙火秀高度也將首度高過101大樓,而且『絕對不只188秒』,讓民眾一次看個過癮!」

然而,每年的最後一刻,臺灣頭到臺灣腳,民眾似乎不是在跨年晚會現場;就是在電視前盯著倒數計時。內容千篇一律,幾乎都是熟悉藝人的勁歌演出、市長與官員們一起進行跨年倒數,並有大同小異的煙火釋放,成了臺灣告別過去一年的共同記憶。

只是,大家擠在一起喊:「五、四、三、二、一」,就達到跨年的意義?

如此嘉年華式的狂歡流於形式,為的就是營造逸樂、世界太平的氛圍。許多現今社會面臨的困窘、壓力與對立,似乎就在歡樂的氣氛中,隨著煙火一筆勾銷。進而對政府/政策就沒有什麼不滿,這樣的作法在其他國家亦是常見。

目前臺灣及許多國家在經濟改革上遭遇多重困境,為了鞏固統治的正當性,不得不製造出「施政滿意度」,讓人民「自我感覺良好」,於每年跨年時舉辦煙火狂歡似乎已是最簡單且支持度最高的方法!但這種施政技術亦極可能帶來民眾「無法收心」的可能;甚至忽略當今許多的國家問題以及自身期待的落差。

更令人痛心的事─不過幾秒鐘的煙火釋放,燒的卻是人民努力的血汗錢!難道,每年相同的形式與舖張,臺灣民眾如此健忘─錢應花在刀口上?

沉重期盼每一位地方首長深思國家的處境,「跨年可以不只是狂歡!」不如把錢省下來,從事年終送愛心活動,關懷弱勢生活的艱難,如此對下一代更具教育意義,讓人與人之間傳遞溫暖,並鼓勵來年,分享正面能量!

楊惠中(2010),「堆砌太平氣氛;不如省錢助弱勢」,NOWnews/東森新聞,1月9日,論壇版。

(歡迎轉載、引用,唯請註明出處)

 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

文章標籤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