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預防大腸直腸癌,定期做糞便潛血試驗

 楊惠中

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常務理事

 

影星鍾楚紅夫婿朱家鼎近日離世,令許多人惋惜與不捨。但也因為該事件,民眾開始注意到「大腸直腸癌」等相關健康問題。或許,這就是名人過世所留給大眾最好的提醒……。

 

20世紀中期,由於大腸直腸癌的病例數量劇增,令醫學界不得不加以重視。然而,癌症的成因一般認為由複雜交錯之網狀模式所引起的細胞時鐘錯亂。依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大腸直腸癌之發生率及死亡率均為第3位(2007年),如何早期篩檢病灶是極為重要。依臨床檢驗大腸直腸癌之方式,糞便潛血(Fecal Occult Blood)是目前最簡單、方便、迅速且價格低廉的篩檢方法。

 

「糞便潛血試驗」於臨床上是用於檢測腸胃道疾病出血,如:消化性潰瘍、腸道發炎、大腸瘜肉和大腸直腸癌等。

 

其中,化學法的檢測原理是利用化學(氧化還原)反應,且缺乏對人類血液之專一性,因此採集檢體前3天開始即必須限制某些食物(如紅肉、動物血等)、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及鐵劑的攝取,以減少偽陽性反應;另外,維生素C之攝取則可能會造成「偽陰性」(即已患病卻顯示為正常)的結果。糞便潛血試驗化學法通常只顯示出半定量之出血情形(檢驗結果以–、+、++、+++等顯示)。

 

相較於化學法之糞便潛血試驗,糞便潛血免疫定量法則可完全定量檢測出血情形(檢驗結果以數值表示)。係利用針對人體血紅素(Hemoglobin)反應的抗血清或抗體進行抗原抗體反應,因此專一性較高,不會受到食物、動物血和維他命C影響,並且有較高的敏感度(可達90%),適合對糞便中低濃度的潛血檢測;然而,因為是抗原抗體反應,所以要特別注意檢體的保存(也就是備有檢體保存液),以免血紅素受糞便中細菌破壞而導致偽陰性結果。

 

早期篩檢為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的不二法門,目前建議50歲以上每1至2年一次糞便潛血試驗,政府自93年起推出大腸直腸癌防治計畫,針對滿50-69歲民眾每2年提供免費糞便潛血免疫法,定期追蹤及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反應時,應立即進行大腸鏡等內視鏡檢查確認出血來源,以期早期發現病因,及早治療。

 楊惠中(2007),「預防大腸直腸癌,定期做糞便潛血試驗」,自由時報,912B7版。

(歡迎轉載、引用,唯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