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橫3-OK.jpg.jpg

社會資源,有待公平再分配

楊惠中

去年此時,前行政院院長蘇貞昌甫上任,即大力推動需要花費數億及跨部會整合的「大溫暖弱勢家庭脫困計畫」,相信民眾還記憶猶新。僅是,隨著蘇院長的卸任,「階段性」的政策似乎也已告一段落。不禁令人感嘆─臺灣新貧族群不斷擴大的此時,社會福利竟仍是斷斷續續,政策的規劃豈能一再嘗試?

資源分配嚴重不當

由今年中央政府社會福利預算觀之,社會福利支出1,238億元中,用在老農和敬老生生活津貼即花費800億元;反而較具弱勢的中低收入戶僅提供80億元的救助,明顯排擠其他族群應有的福利預算。

老農津貼自民國84年開始發放,當年每人約領3,000元,此後每逢選舉必定喊漲。今年7月亦經立法院審查通過,老農津貼從5,000元調升至6,000元。以目前登記為農夫且超過65歲者,總人數超過73萬人。經統計估算,每增加1,000元,國家財政一年即要負擔80億元預算。明顯老農已被各政黨視為「投票籌碼」,看似為老農爭取權益;骨子裡卻是為了當選利益(選票)。各黨派迷信現金發放的結果,其他真正有需要的人反而受害,如此短視近利的考量,臺灣民眾要不變窮,真的很難!

陳年問題─稅制不公

據學者曾巨威分析:「富豪六成以上所得來自股利,靠著股票錢滾錢,財富迅速累積;窮人沒錢買股票,八成以上所得來自薪資,貧富差距當然擴大。」

加上臺灣是富人的天堂,租稅負擔率全球最低。在貧富差距惡化的情況下,國家仍「限制」富人稅的上限,從調降土地增值稅、遺產稅到股利所得免稅,受惠最大的仍是金字塔頂端;大多數人反而需要承受差別待遇的負擔。

再者,國家財政主要端賴稅收,既同為臺灣人民,理應共同分擔、公平利用;但為數眾多的教師、軍職族群歷來毋需納稅,卻享有一般人甚至更多的社會資源,國家經濟猶如破洞,「賦稅不公」陳年問題依舊。

金錢補助─最不負責的福利

政府雖有擴大照顧弱勢家庭的良善美意,但若未積極「預防」(減少新增個案數),如此政策充其量僅是一再以金錢資助,重覆淪為「新貧」與「近貧」的惡性循環窘境。

國家的資源並非無窮無盡,金錢並非真能夠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畢竟,當有許多的政策手段皆可「同樣」達到「脫離貧窮」之目的,難道「金錢資助」即是最佳之方式?福利應該是將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而不是造成民眾過度倚賴社會福利資源的墮性,如此反更不利國家整體經濟!

當我們積極嚮往美國個人主義追求人生最大的財富與獲利;卻不要忘了─同時也在複製美國的階級與貧富不均!福利政策豈能反覆、缺乏深思熟慮?如此傷害仍是「全體人民」;而不僅是「弱勢族群」!

 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

(歡迎轉載、引用,唯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