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929-蘋果報導.jpg

蘋果日報》未稀釋BNT25人!責難勿淪為獵巫,急的是建立流程預防

楊惠中

    想要拿藍筆簽名,落筆後驚覺是紅筆!明明是中文系畢業為什麼還會寫錯中文字?喚了1萬遍枕邊人的名字卻在一閃神叫錯名字...

    我們是不是都曾犯過類似的錯誤?有些錯誤無傷大雅;有些錯誤甚至造成無法彌補,一輩子。

「犯錯是人的天性(To Error is Human)。」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OM)強調這類問題並非由醫事產業中的「壞人」所造成;而是「好人」置身在不良的系統中運作的結果,所以更需謹慎,務求安全。

醫療人員同樣是「人」,豈是犯錯的絕緣體?既然是「人」,就會有「人」的反應,也會有精神狀況不好、身體不適的情形。很大不同的是─醫療人員微不足道的錯誤,可能造成病人無法彌補的後果。

臺灣某醫院疑醫療疏失為25位民眾注射「未稀釋BNT疫苗」,原稀釋後BNT疫苗一瓶可供6人施打;但150人可施打的劑量竟全打在這25人身上...

    這絕對不是醫學臨床上第一次因為稀釋造成的安全事件,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醫療疏失並非孤立事件

    醫療疏失(Medical Error)指的是治療過程中可預防的不良反應,無論這類影響對於患者是否明顯,或造成傷害。在醫學中,「疏失」這個名詞是總稱,包含所有造成患者傷害的臨床事件。醫療疏失所描述的是在執行醫療衛生服務時,發生的人為錯誤。無論是醫療疏失,還是人為錯誤,當醫療衛生提供者採取不適當的醫療護理方式、不正確地執行、或是選擇錯誤的CT掃描成像做判讀,疏失就會發生。

    然而,醫療疏失通常不是孤立事件,而實際上反映的是整個系統出了問題。

    Medical Education研究文獻顯示(1):「醫療疏失是由於錯誤執行、疏忽、和溝通不當所引起。」疏失的較大部分是由於疏忽和錯誤執行而發生,而非由於溝通不當。當醫療衛生提供者沒採取應有的行動時,就會有疏忽的問題,而當決策和行動受到延誤的時候,錯誤執行就會發生。

    導致醫療人員發生疏失的風險因子包括有疲憊、沮喪、和過勞。臨床環境有關的因素包括有患者多樣、陌生的環境、時間壓力、以及護理人員不足、藥物名稱或者看起來相似(或是聽起來相似也常是問題)

    睡眠不足也常造成醫療疏失的一個因素。國外研究發現(2),超過24小時的持續不睡會導致實習醫師發生醫療疏失,發生的次數增加一倍或是兩倍,疏失中甚至包含有導致受傷或者死亡者。值班連續24小時的實習醫師發生車禍的風險會增加168%,而發生跡近錯失的風險則會增加460%。實習醫師承認因此會在上課、值班、甚至在參與手術時睡著。外科醫師執行腹腔鏡手術表現較差,與在夜班工作有關聯。判讀醫學圖像時發生的疏失通常是源自感知,這些疏失通常是注意力不足或者由視力問題所造成。

    有臨床經驗都知道,稀釋疫苗的生理食鹽水與注射用蒸餾水包裝幾乎一樣,至今有多少醫療人員拿錯?這豈是個人疏失?

    早在BNT進來之前,周遭所有的第一線醫療同仁討論過很多次關於BNT疫苗另需稀釋的這個「流程」隱憂,當時旁人戲稱這是嚴重的被害妄想症;然而臺灣某醫院真實發生了,一般人能體會第一線醫療人員的「人」的反應嗎?

    0.45毫升的疫苗原液,加入1.8毫升的生理食鹽水,再抽0.3毫升來注射。」光這個流程聽起來就會讓醫療人員膽戰心驚,事實就是:「只要是人,就有機率出錯,發生在誰身上而已。」

以上任何一個簡單步驟都會出事。有人忘了稀釋,這就是打了超倍的劑量;有人稀釋完,卻錯手將生理食鹽水打入人體(安慰劑?)

一直以來,醫界一直在改善給藥的流程,如何避免錯誤給藥,或是萬一錯誤給藥的時候,如何讓傷害減小,因此有了「三讀五對」避免給藥錯誤的方式。由藥師及護理師在發放藥物給病患,或是為住院病人給藥時,為避免給藥錯誤,因此建議執行的程序,屬於一種減少人為錯誤的人工作業方式,可以避免因發放藥物錯誤而造成的醫療疏失;但仍無法避免醫師處方錯誤造成的問題。

「人為問題」一直是醫療疏失最常發生的問題,畢竟醫療人員是「人」。接種BNT疫苗就一定會發生這種系統問題;高端疫苗一人一劑,不用分抽也不用稀釋的劑型設計,就是解決第一線醫療人員的「人性」反應

    何況,就算完整、完美執行施打疫苗的所有「醫療常規」(SOP),還是可能造成民眾接種不良反應,這是醫療疏失?

    臺灣高等法院 104年度醫上易字第9號:「...醫療過程中,個別病患之具體疾病、病程進展及身體狀況等主、客觀條件,原本不一,又不時急遽變化,尤其存在斟酌、取捨之事項,如何選擇在最適當之時機,採取最有利於病患之治療方式,本屬臨床專業醫師裁量、判斷之範疇;倘診療醫師就此所為斟酌、取捨,確有所本,並無明顯輕率疏忽,或顯著不合醫療常規之情,不能因診療醫師採擇其所認最適時、有利於病患之治療方式,摒除其他,即謂其係懈怠或疏虞,有錯誤或延遲治療情事,而令其負刑法上之業務過失責任。」

「事後諸葛」─不應在事後用嚴格的高標準檢視行為人

    醫療產業經常被拿來與航空業相提並論;許多導致這兩個領域錯誤的因素相似。安全措施包括知情同意、第二位從業者提供的意見、自願報告犯錯、根本原因分析、對患者作藥物依從性的提醒、醫院認證、以及利用系統確保有經驗或專業從業者會進行審查。

    我們可以看到真實事件改編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3),幾位調查「專家」在事後用一種完全冷靜、旁觀者的角度,檢視機長的每一動作,並多次演練找尋最完美的流程控訴。這種事後客觀第三人角度分析的角色,類似於法律上「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法律會要求一個具備專業知識、經驗的人,在遇到相同情況時,能夠做出最適當、合理的反應。

    然而人性會害怕/緊張,在極短的時間要綜合所有儀器資料的判讀,真能期待他做出與「事後旁觀者」相同決定嗎?所謂的「專家」在事後評價人、事或SOP時,切記要將「人性」考量進去(面對突發狀況的反應時間、可能有的情緒、龐大的壓力等等),而不是在事後用一個莫不關己的旁觀者標準,嚴格檢視行為人;更何況醫療事故發生,並不是醫師所樂見,這也不是電玩遊戲可以重玩一次。

    所謂的「專家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檢視「闖禍者」有無過失,是否背離人性?然而,醫療人員本來就是人,「犯錯是人的天性。」如何建立一套流程預防再次發生,這才是當務之急;而不是獵巫誰闖禍了,無濟於事。

    說自己從來沒有犯過錯,我們就允許你或妳可以將手上的石頭砸死犯錯的人。

DSC05640-OKOK.jpg

1

Clapper, Timothy C.; Ching, Kevin. Debunking the myth that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errors are attributed to communi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2020, 54 (1): 7481. ISSN 1365-2923. doi:10.1111/medu.1382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medu.13821

2

Ker, Katharine; Edwards, Philip James; Felix, Lambert M; Blackhall, Karen; Roberts, Ian. Caffei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juries and errors in shift worker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0-05-12, (5): CD00850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60007/

3

【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

這部電影引述的是2009年冬天真實事件,一部「全美航空」的班機在剛起飛後遇上鳥群襲擊,導致飛機兩顆引擎均失去動力,在機長判斷飛機無法返回任何一個附近機場的狀況下,決定並成功迫降在哈德遜河上,機上共155名乘客全數生還,機長薩利(Sully)也成為英雄。但事後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在介入調查該起事故的過程中,卻以事後超高標準檢視操作者的每一動作,質疑是否一切流程均遵守標準作業流程(SOP),使機長內心備受煎熬。

https://www.taiyi.taipei/news-post-20171201/

楊惠中(2021),「未稀釋BNT25人!責難勿淪為獵巫 急的是建立流程預防」,蘋果日報,929日,論壇版。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20210929/7EKSQM5TOFHHHM2X3YZHO7H6WI/

arrow
arrow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