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6-OK.jpg.jpg

女性 並非愛滋絕緣體(民生報)

【楊惠中】

再過兩天就是38婦女節,根據疾病管制局二月底的統計顯示,台灣地區的愛滋感染者總數已高達11158人(包含本國、外國籍),其中男性佔91.24%,女性佔8.76%。這是否代表女性為愛滋的絕緣體?愛滋防治的對象是否應只偏重男性?或許,傳染病的預防、控制若只需處理「性別」問題,愛滋病的防治、宣導將化約成輕而易舉之事。

然而,統計數字的懸殊,並不代表台灣女性未受愛滋病波及;相反的,這樣的統計報告正透露:社會長期忽略在疾病中應具備的「女性觀點」性別對待及照顧思維。在傳統的「父權文化」下,女性不免淪為弱勢;而這種價值觀也往往反映在醫藥科技研究中,例如,藥物、人體試驗對象多以男性為主,忽略女性在經期、懷孕、體重、泌乳等體質上的差異。

女性感染愛滋人數真的如此「慶幸」嗎?許多女性感染者是由男友、丈夫等固定、單一的性伴侶所傳染,她們從未思考過自己可能感染愛滋的問題(甚至是B型肝炎、子宮頸癌);而大多數台灣女性,也深信只要「單一、固定」的性伴侶,就可成為愛滋病的絕緣體,以致即使身體出現異狀,甚少懷疑愛滋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自然未進行篩檢、就診,自然在統計報告中,女性會如此「幸運」!

此外,男性在兵役年齡會進行一或二次全國性體格篩檢,其中包括愛滋檢驗;而女性則無這種全國性的身體檢查,加上長期對自我身體的不重視,因此在疾病管制局的統計報告中,女性愛滋感染者遠少於男性,造成其安全性「似乎」大於男性的假象!

當女性對自我身體有所覺察,希望取得進一步的愛滋相關資訊時,往往需面對一連串社會壓力,承受外界的「有色」眼光;由於社會要求女性對「性」有保守美德,期待女性作為一個「貞潔」、「保守」的主體,因此女性愛滋感染者被賦予「放蕩」、「不檢點」和「濫交」的負面印象,無形地箝制了女性對自我身體的掌控與及時照護。只因社會大眾對愛滋病的認知,仍與「不正常的性行為」作高度連結,承襲著男性主導的社會思維,所以女性與愛滋病的相關性不被接受,那代表女性對父權社會控制的忤逆。

正因社會價值觀的無形壓力,女性往往對於接受篩檢感到恐懼和不安。目前許多醫療院所提供「免費匿名篩檢」服務;縱使放下身段、前往篩檢,女性似乎仍難擺脫各種懷疑的眼神與疑問,這樣不友善的篩檢過程與就診環境,反映了社會對女性的不合理約束;在期待病患隱私受保障和沒有偏見的醫療服務同時,女性是不是應該在醫療場域中退席?對於女性的排擠是不是該繼續?因此,衛生統計數據非但不足以代表女性真實的感染情形,反而透露了臺灣女性在醫療環境下受到壓迫的命運。

政府大力推廣孕婦的產前愛滋篩檢,此一政策固然是對女性健康關懷的重要起步,但僅強調以維護國家成員的健康、減少國家財政負擔為訴求,而非從女性主體出發,是否仍有政策修正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接受篩檢的母親是否能得到完善的後續照顧?篩檢僅是第一步,若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女性又將曝露於一個更不利的環境。

女性與愛滋已是21世紀的重要議題之一,在考量愛滋病的相關處境時,女性的特殊性不應被忽略。政府應察覺這樣的關鍵,發展出適合女性的愛滋宣導教育,增強愛滋篩檢對女性的可近性。

(作者為中華民國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理事)

報導│人權│楊惠中│反歧視│法律│事蹟

楊惠中(2006),「女性,並非愛滋絕緣體」,民生報,36日,A7版。

arrow
arrow

    楊惠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